不久之后,西昆仑宗门大校检的日子终于来到了。龙腾小说网 ltxs520.com
所谓“大校检”,顾名思义,分为考校和检验两部分。“校”为比武,“检”为考试,由宗门仙师出面,对门中弟子的修行进展与实战水平进行全面的考校和检验。针对的是山上所有炼气期门徒,不论灰衣还是白衣,外门还是真传,全都要一样接受校检。每五年进行一次,算是昆仑修士对一个修行阶段的总结。
首先进行的是检验环节——考试,考的是宗门弟子对于所修功法的熟悉程度,以及对于仙门六艺等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。其难度并不算大:只要求能熟练施展一门功法,以及初步掌握仙门六艺中的一项内容就可以了。对于境界高低和技能水准并没有强制要求。
但是如果连这都做不到的话,就会被黜落下山——不过在西昆仑历史上好像还真没出过这样的蠢货。宗门考试真的很容易,只要稍微有点基础的肯定都能过。
但这样的考试并非没有意义,宗门弟子也没人敢对此有所轻忽——因为考试成绩同时也决定着这名弟子在门派中的定位和身份。尤其是那些想要在各大堂口中担任执事弟子的,对相应技能的考核就有成绩要求了——比如天工堂的成员,在“制器”,“阵法”或者“驱魂”等方面,总要有一门能达到其要求才行,而药王院的人在“炼丹”技能上肯定也不能太差,否则人家凭啥用你呢?
至于那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职位,则往往会对武功和战斗力有一定要求。这个就更多体现在第二项:考校环节上了——弟子们按修为境界组成若干团队,首先进行内部之间的比试,然后低阶弟子可以逐次向高阶师兄挑战,最终以实战能力排列出炼气弟子中的前十名,号为宗门十大弟子。
于是那些本身境界不高,在比武中又屡屡战败,武力不足的弱者,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比较凄惨——昆仑山上人才众多,就算想担任杂役执事,武功道法也得有一定水准才行。战斗力太低的肯定是无人问津——你先把修为提升上来再说。而如果既不能作为“技术性人才”进入那些研发部门,也无法作为普通执役弟子留下,那一名灰衣弟子还凭什么赖在昆仑山上呢?
——所以说,每五年一次的宗门大校检看起来宽松,却并不是可以让人轻忽对待的内容。不是说只要混过了最低标准,就一定不会被黜落下山了——要么有技术,要么能打架,或者至少要会拉关系,有部门愿意收留。如果啥都不行,找不出合适理由来,那还是老老实实下山,去作一名外门弟子吧。
当然了,作为白衣真传弟子,肯定是不会遇到这种问题的——他们不需要理由也能留在山上。作为宗门未来的法元仙师备选,安心修炼,争取早日进阶法元境,便是他们在昆仑山上的“本职工作”。
至于其它方面,杂役是肯定不需要做的,技术部门的话,若喜欢也可以干些兼职——毕竟白衣弟子往往是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,功法能练的好,对于仙门技艺的掌握肯定也不会太差。
不过总体而言,宗门还是要求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修炼上,毕竟仙门六艺只是外物,自身修为才是根本。
黄昶最近就又一次受到了师父的提醒——六艺考核是六选二,除了“符箓”一道是所有人都要考以外,其余五门自选一项即可。但黄昶却很骚包的去把六艺都给考了一遍,然后除“炼丹”,“驭兽”两项混了个良好,其余四门的评价都是“优秀”,尽显学霸本色!
不过师父长青子并没有因此而表扬他,反而在他耳朵旁边唠叨了半天,无非又是不要分散精力之类的说法,尤其是把当年天机子前辈的教训又拿出来说了一遍——黄昶如今“天机子第二”的外号已经传到山上法元修士耳中了。
旁人谈论起来时,都觉得黄昶若是当真能达到当年天机子一样的境界,成为金丹修士,那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,毕竟金丹修士已经算是修仙界的顶层人物。但在长青子看来,天机子当年明明还拥有继续向上走的可能性,却因为偏爱那些机巧小道而分散了精力,影响了仙道正途,最终止步于金丹期,实在是可惜之至。
而如今的黄昶,精力居然分散的比天机子还要厉害——天机子尚只钻研炼器一道,而黄昶干脆是六门兼修!这简直是……
——就连长青子也说不上是好是坏了。他虽然反复提醒黄昶注意这方面,但却并没有简单粗暴的要求他停止钻研这些身外技艺。因为长青子发现黄昶在对待这些技艺方面,与当年的天机子毕竟还是有些不同。
天机子是当真沉迷其中的——每遇到一处难点,或者想到某些妙处,就非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钻研透彻,尤爱开创新思路,那真是乐此不疲。由此而创造出许多新东西,不过在创新完以后往往就没了兴趣,随手丢到一边,再去玩别的。
而黄昶则不然,他虽然也喜欢钻研,但却是基于一种非常实用的态度,甚至可以说是颇为功利化——长青子注意到黄昶所走的,基本上都还是先辈已经开创好的道路。以学习为主,而非开创。
比起天机子爱搞新玩意儿,黄昶这个“天机子第二”却更热衷于如何把现有的技术充分整合利用起来,让其发挥出最大实际作用。而既然是整合,那见闻广博,同时兼通仙门六艺倒反而算是一种优势了。
另外一点就是黄昶特别注重产品的“规模化”和“经济性”,总试图用最廉价的材料去实现尽量多的功能,同时还要能大批量快速生产,但却并不追求达到完美极致……而若是在此过程中,遇到了真正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,那也并不硬顶,都是尽量设法绕过,或者干脆放弃,另觅它途。